汽車業減價戰未停
今年電動車一直是中國投資市場的熱話之一,早前筆者便親自到北京參加國際汽車展覽會,並會見了幾家汽車公司的管理層,當中一些有趣的觀察值得與讀者分享。
競爭已達白熱化階段
首先,這幾乎是一場電動汽車展,傳統引擎汽車的車款相當有限,這反映了電動車發展已是勢不可擋。其次,是品牌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新型號汽車數量高達117款,當中不少車款的價格非常吸引。
第三,是車展活動非常火爆,在一些火紅的品牌,人們需要排隊30分鐘左右才能進入展位。有趣的是,除了參展商及汽車經紀待業內人士,在場還有不少網紅。就筆者所見,每款新車附近都有至少兩三個網紅在做現場直播,進行型號比較或銷售介紹。
第四,是今年車展有眾多外國人參與,其人數可能是歷年最多。值得留意的是,這些外籍人士很多來自非英語國家,例如東歐、拉丁美洲、東南亞、中東等地區,不少外藉人士東來了解中國電動車前景、比較潛在進口產品和研究競爭對手。會場裡也有很多英文標誌及影片,以配合外藉參與者,有整車廠甚至展示了右軚汽車。
減價戰將會再延續一兩年
儘管今次車展大受歡迎、人頭湧湧,但筆者對中國汽車業的中期前景卻稍稍轉為悲觀,原因為何?
雖然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但行業的競爭已到達白熱化階段,各大車廠都不惜工本搶佔市場,例如筆者在車展上看到,一輛相當漂亮的7人車其售價僅僅是15萬元人民幣。這種「燒錢」的做法,對於汽車品牌的短期盈利並無正面作用。他們的策略是以價格換取銷量,希望增加市場份額,達到經濟規模後提升中長期的營利水平。但這策略所需要的時間和成本均難以估計。
目前中國的電動汽車品牌可謂如雨後春筍,除了一些大牌子之外,很多車廠大家可能也未曾聽聞過,每季推出的新車型號也非常多。面對如此產能過剩的情況,業內人士認為減價戰將會再延續一兩年。在會場上,一些大型品牌的創辦人或董事長甚至親自落場叫賣或在社交網絡平台拍短片,以爭取眼球及提升銷路。
中國汽車業這種「內捲」的情況,更有可能擴散至海外市場。如何為過剩的產能尋找出路?今年的車展反映業內人士紛紛把目光放在國際市場,因此,價格戰的戰場也會由中國蔓延至其他市場,並對日本及韓國車廠帶來衝擊。因此筆者預計,在中短期內汽車行業的競爭會持續激烈,但相信有朝一日,中國汽車會在國際市場佔一重要席位。
相關投資策略:
›動力亞洲高收益債券
›神州A股
›亞洲多元入息
詳情内容,請聯絡我們或我們的基金分銷商索取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