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療科技逆勢崛起
【鍾秀霞】正當全球醫療健康板塊面對逆風之際,中國的醫藥行業卻展現出令人矚目的復甦勢頭。尤其是在生物科技領域的爆發力刺激下,中國企業在癌症靶向治療方面已居世界領先地位,我們看到了中國創新藥股的股價在第二季以來便大幅上揚,反映市場信心逐步回暖。
筆者相信這波創新浪潮並非偶然,而是多年來國策改革、資本市場開放及人才培育的成果。正如DeepSeek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突破一樣,中國在醫療科技也以驚人速度進步。
中國兒童肥胖率屬全球最高之一
中國正經歷史上最迅速的人口結構轉型,根據官方預測,及至2035年,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人,佔總人口逾三成1,加重了醫療系統的負擔。與此同時,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加快,民眾的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急劇轉變,導致慢性疾病激增。中國現時的糖尿病患者人數已居全球之首,兒童肥胖率亦屬全球最高之一,有研究發現,在6至18歲兒童中,便有近三成屬肥胖,這是一項亟需應對的公共健康挑戰2。
然而,中國在醫療體系方面的投資卻長期落後於其他主要經濟體。2022年中國人均醫療支出僅佔GDP的5.4%,不足美國的一半3。其實中國政府也深明必須作出重大改革,才能舒緩公共衛生體系的壓力,因此在過去5年間合共新建了約5,000間醫院,又積極引入人工智能技術及智能影像,以減少誤診率、提升整體診斷效率及降低成本。此外,中國亦正推動遙距醫療健康平台,使偏遠地區的患者得以接觸城市的專科資源,改善醫療覆蓋不足的問題。
創新藥物研發已超越歐洲
值得投資者注意的是,生物科技行業在這場改革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成為應對人口老化、資源分佈不均及慢性病負擔上升的一大力量。近年生物科技被列為中國新質生產力的重點發展領域,改革措施包括大幅縮短臨床試驗時程、加快審批創新藥物流程、把新藥納入醫保採購清單,以及將藥物試驗標準與國際接軌等,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研發效率,更為中國生物科技企業打開了國際合作的大門。
近年中國的生物科技企業頻繁與全球製藥巨頭合作,學習技術、開拓分銷網絡,並透過授權交易將研發成果推向國際市場。這種「技術輸出」模式不僅為企業帶來前期收入,有助維持研發運作,亦提升了中國創新藥物的國際信譽。改革成果亦相當顯著,例如在2015年,中國研發的創新藥物只有不足350款,但到了2024年,相關數字已激增至1,250款4,超越了歐洲,並迅速趕上美國。
筆者認為,中國醫療科技行業的前景仍然被低估。在政策支持、人口需求、技術突破及國際合作的多重推動下,中國醫療科技板塊在全球生物科技版圖中的地位進一步鞏固,而其潛力仍然被忽視,相信可為長線投資者帶來吸引機會。
1. 安聯投資、新華網截至2025年1月10日
2. 安聯投資、《Epidemiology of obesity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in China: a multicenter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截至2024年8月1日。
3. 安聯投資、世界銀行資料庫,截至2022年12月31日
4. 安聯投資、彭博,截至2025年7月14日
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財富管理》專欄 24/1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