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象共舞:從中印關係看投資部署

【鍾秀霞】在第四季,中港股市延續強勁走勢,年初至今恒生指數已升逾三成,成為全球表現最佳的主要股市之一,而上證綜合指數也有接近兩成的回報。這個成績,在今年4月初美國總統特朗普掀起貿易戰時,可說是難以想像。
關係回暖 重啟直航釋善意
世界經濟與金融市場的發展,往往令人意想不到。正如中國與印度這對「龍與象」的競爭對手,近日關係卻有回暖跡象。先是印度政府於今年7月恢復向中國旅客簽發簽證,象徵雙方在外交層面釋出善意。中印亦同意盡快正式恢復直航航班,同時修訂兩國民航運輸協定,結束長達5年的停飛局面。
其後,中國外長王毅又於8月份出訪印度。而更矚目的是印度總理莫迪將於本月底訪華,參加在天津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這可是莫迪7年來首次踏足中國,因而引起外界的矚目。莫迪訪華,正值美國宣布對印度出口商品加徵50%關稅、而中美尚未達成全面的貿易協議之際。在這背景下,中印兩國展現合作姿態以共同尋求出路,實在不令人感到意外。
說到全球經濟,印度與中國這對鄰居自然是舉足輕重。兩國人口加起來超過27億人,預計至2028年,分別成為全球第二及第三大經濟體。對亞洲以至全球市場而言,中印的互動不僅是新聞焦點,更是未來投資的風向。
中國開拓美國以外出口機會
事實上,中國近年一直積極開拓美國以外的市場機會。數字往往比口號更有說服力。過去12個月,中印雙邊貿易額達到1,280億美元1。中國向印度輸出電子產品、機械及化工品,而印度則出口鐵礦石、棉花和農產品等到中國。目前印度有逾八成筆記型電腦和平板、近九成平面顯示器與抗生素都來自中國2;中國出口的太陽能板更佔印度市場約九成。此外,中國的再生能源及活性藥物成分,對印度而言都相當重要。
近年兩國企業往來亦頗為頻繁,目前在印度經營的中國企業逾百家,而設有中國辦事處的印度企業只有約五十間。中國資金對印度科技及初創產業的投資份量不輕,即使自2020年邊境衝突以來印度加強外資審查,這條資金管道依然未被完全切斷。儘管印度正積極尋求分散供應鏈,並具備一定組裝能力,但不少零組件仍依賴中國製造,印度難以在國內或其他貿易夥伴中找到具成本效益的替代品。
總括而言,中國與印度除了有競爭火花,也存在龐大的合作空間。國際地緣政局的變化將可能影響高端科技、人工智能、製造業及新能源板塊的走勢,投資者不可不察。
1. 路透社,截至2025年4月16日。
2.《The Economic Times》,截至2025年7月21日。
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財富管理》專欄 26/9/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