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期來到
【馬桂銓】美國及歐洲上市公司陸續派發第三季業績。由於美國聯邦政府持續停擺,許多宏觀經濟數據暫時停止發表而無法取得,因此本季度的財報表現較以往更受市場關注。自10月1日政府停擺至今,我們尚未見到解決跡象。然而到目前為止,市場情緒並未受到明顯影響。在10月首17天,MSCI日本指數與MSCI歐洲指數分別上漲 1.8% 與 1.6%, MSCI 亞太(除日本)指數也有1.3%升幅,但美國標普 500 指數卻下跌 0.31%。
10 月中旬,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將會把中國入口的貨品關稅提高至 100%,並對「所有關鍵軟件」實施出口管制,以報復中國祭出的稀土出口限制,消息出台後,標普 500 指數一度下跌2%,同期彭博美國綜合債券指數及彭博全球綜合債券指數(以當地貨幣計)則分別上漲 1%及0.89%。不過隨著特朗普的言辭轉趨緩和,後來市場又傳出他將於 10 月底在南韓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美股開始收復失地。在未來一段時間,投資者情緒仍可能因特朗普在貿易議題上的態度而起伏不定。
截至10月17日,標普 500 指數中已有 58 間公司(約佔市值的 17%)公佈了最新業績,雖然目前我們仍處於財報季初期,但企業表現整體強勁,有76% 的公司每股盈利超出了市場預期,明顯高於歷史平均的 68%,也略高於上季度的 73%,而盈利平均超出預期約 7個百分點。自 10 月初以來,美企第三季綜合每股盈餘(即實際與市場預期的混合值)上調了 0.8%,目前預估年增長約為 7%;企業收入亦按年增 6%。在多個板塊之中,大型銀行再度交出亮眼業績,反映美國消費市道仍然暢旺、併購活動增加及監管環境改善。
目前我們仍難以確定到底美國會否真的對中國再加徵關稅,而過去已實施的關稅措施,則可能在未來才浮現影響。企業提前訂貨,雖有助緩解部分關稅衝擊,但這些行動不可能持續太久。很多美企在今年6月前就用完早期的囤貨,到了 10 月,關稅暫停期內的存貨也將近耗盡。隨著庫存消化完,企業在第四季的盈利壓力可能會更為明顯。
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將於 10 月底召開會議。利率期貨市場預期聯儲局將減息25點子,並於下次會議(12 月 10 日)再減25點子。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近來言論並無太大變化,並再次強調就業放緩乃是考慮減息的主因。投資者正等待 10 月 24 日公佈的 9 月通脹指數,市場普遍預期核心 CPI 將按月上升 0.27%,12 個月增幅維持在 3.1%。
筆者的觀點依然未變:儘管目前仍未減持美股資產,但投資者不妨等待美股回調後才再次進場。標普500指數的市盈率已高達23倍,多項宏觀數據也顯示美國經濟或正在放緩。歷史上,美股每年平均出現三次5%的回調,以及一次10%的回調。股票投資者也可考慮配置部分資金於歐洲股市,以分散風險。對於風險胃納較低的投資者而言,一個多元化的投資級別環球債券組合,則有助於駕馭市場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