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馭利率變化
工業實力:透過股息捕捉歐洲的結構性轉型

因應美國釐清所實施的關稅政策,歐洲正進入一個嶄新的策略重塑階段。這場轉型由共同目標所引導,包括提升競爭力、實現氣候目標,以及鞏固經濟主權。自2025年初起,歐洲各國政府已陸續推出針對性投資計劃,以支持長期增長及工業轉型,同時加強能源、交通及國防等關鍵領域的自主性。2025年7月達成的貿易協議為跨大西洋貿易提供了更清晰的框架,惟餘下的關稅預期仍會在未來數年累計令歐盟GDP減少約0.2%至0.3%1。儘管此增長拖累幅度有限,歐洲各地的財政應對預期將足以抵消其影響。
法國於2024年8月推出「法國 2030」投資計劃,規模達5,400億歐元,旨在加速工業創新、能源轉型及技術主權2。德國則於2025年初啟動規模達5,000億歐元的轉型及基建基金,預計至2027年可 累計推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最多2.1%3,主要受惠於工業供應鏈、就業及創新領域的強大乘數效應。此外,聯邦政府亦於2025年大幅增加國防支出。作為更廣泛投資推動的一部分,德國聯邦政府於2025年6月通過的官方財政預算中確認, 將加強對外部及內部安全領域的資源投放4。
相關措施預期將為工業領域帶來顯著動能,尤其在航空航天、電子科技、網絡安全及先進製造方面,進一步鞏固德國作為歐洲再工業化主要推動者的角色。英國方面,政府於2025年6月公布一項總值7,250億英鎊的綜合基建策略,涵蓋交通、能源、數碼基建及公共服務5。該策略旨在推動全國實質改善,提升供應鏈能力、應對技術人力短缺、創造高質素職位,同時支持長期經濟增長及企業投資。北歐地區方面,芬蘭、丹麥及瑞典已啟動多項協調基建及能源項目,包括跨境合作發展離岸風電、電網擴展及工業去碳化6。
配合各國政策,歐盟亦正透過一系列策略性計劃推動工業復興,目標是提升長期競爭力及抗逆能力。除「清潔工業協議」(Clean Industrial Deal)7及「數碼投資計劃」(DIGITAL Programme)8等項目外,歐盟的核心回應之一是「REARM Europe」防衛倡議,預期未來數年將動員高達8,000億歐元資金,涵蓋各國撥款、貸款及聯合項目9。
這些投資旨在提升安全保障,同時加速工業創新與轉型。歐盟層面的計劃正將大量公私資金引導至清潔能源、數碼基建及製造業轉型。其協調式推進標誌著政策由被動應對轉向前瞻性工業策略。
隨著結構性趨勢開始支持企業表現,歐洲工業板塊的前景正逐步改善。自動化、交通及建築領域的需求持續上升,私人資金亦愈來愈多地補充公共投資。最新採購經理指數(PMI)數據顯示,歐元區製造業於2025年8月重返擴張區間,指數達50.5,為自2022年中以來首次回升10。
市場共識預測,歐洲工業企業將於全球範圍內錄得其中最強勁的盈利增長,預計每股盈利(EPS)於2024至2026年間上升約12.5%11。雖然工業板塊傳統上並非股息投資的核心領域,但這一情況正逐步改變。穩健的資產負債表、審慎的資本運用,以及具韌性的現金流,正支持更具吸引力的股息表現。
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 預估值 — 各國/地區指數10
資料來源:LSEG Datastream、安聯投資經濟與策略部,2025年8月27日。過往表現並不代表未來回報。
策略部署:把握歐洲工業復興中的股息機遇
目前的市場環境與我們的安聯歐洲股票股息策略方向一致。傳統而言,工業板塊因股息率相對較低,往往未被股息導向的投資者視為主要配置對象。不過,我們的策略早已採取不同做法,積極配置於具質素、現金流穩健及派息可持續的工業企業。這讓我們能夠參與市場中具潛力且持續增長的板塊,並為策略捕捉歐洲工業重塑所帶來的長線增值機會。以下持股展示了我們如何落實此策略,精選工業企業不僅能受惠於區域結構性轉型所帶動的長期增長,同時亦具備吸引的股息回報。
尋找升勢動力:深入評估個股機會
一家瑞典的軸承及密封件製造公司受惠於歐洲對工業基建及國防領域的投資上升。公司約41%的收入來自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12,其中大部分來自歐洲,受惠於各國推動關鍵產業現代化的政策。在德國,5,000億歐元的基建基金涵蓋工業去碳化及自動化領域,而該公司的軸承、密封件及狀況監測系統正於此發揮關鍵作用。
此外,歐洲國防支出增加亦預期推動航空航天及重型機械的需求,進一步帶動該公司技術與服務的需求。這些發展鞏固了該公司作為歐洲工業轉型核心供應商的戰略地位。
Volvo AB*受惠於歐洲加速推動零排放交通的政策。歐盟的監管壓力及氣候目標正推動大規模可持續基建投資,包括電動及氫能貨車補貼、充電網絡建設及車隊去碳化。Volvo已推出涵蓋電池電動及燃料電池車的廣泛產品組合,並支援多個物流應用場景。在英國,政府於2025年推出的電動車基建投資計劃(屬「變革計劃」一部分)包括6,300萬英鎊資金13,用於擴展充電網絡、支援車隊電動化及降低物流營運成本。這些措施進一步鞏固Volvo作為歐洲可持續重型交通轉型關鍵推動者的地位。
一家德國跨國企業,亦是全球領先的物流服務供應商充分把握德國基建投資及歐盟整體動能。交通路線及數碼基建的擴展提升供應鏈效率,直接支持其核心營運。同時,該公司亦可獲取國家及歐盟補貼,用於發展可持續物流方案,例如電動車隊及碳中和倉庫。隨著德國刺激措施預期在歐盟產生正面溢出效應,該公司憑藉其廣泛的跨境物流網絡及歐洲市場佈局,受惠程度尤為顯著。
* The information above is provided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t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 recommendation to purchase or sell any particular security or strategy or an investment advice.
1. 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 (IfW Kiel), KITE simulation dated,2025年7月28日
2. Secrétariat général pour l’investissement, Gouvernement français – France 2030 overview,2024年8月
3. Allianz Trad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new debt and investment,2025年3月
4. German Press and Information Office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2025年6月
5. NISTA Annual Report 2024-25,2025年8月11日
6. Nordic Council Infrastructure Cooperation Report,2025年5月
7. European Commission, Clean Industrial Deal, Strategy for Competitiveness and Decarbonisation,2025年2月
8. European Commission, DIGITAL Europe Programme 2025–2027,2025年3月28日
9. European Commission; Press statement on the defence package,2025年3月
10. LSEG Datastream,2025年8月27日
11. 彭博,2025年8月
12. SKF, Annual and Sustainability Report 2024,2025年3月7日
13. UK Department for Transport, New £63 million boost for Britain’s electric vehicle revolution,2025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