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全球化」下的銀行業

30/09/2020
「去全球化」下的銀行業

摘要

【鍾秀霞】 「三道紅線」下,有內房企業減價促銷,行業短期風險上升,但不構成系統性問題,長遠更有利樓市發展。

「三道紅線」下,有內房企業減價促銷,行業短期風險上升,但不構成系統性問題,長遠更有利樓市發展。

近日有內房企業減價促銷售樓,成為投資市場的熱話,再加上中國房地產企業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向內房企業列出「三道紅線」,市場憂慮行業的負債水平出現警號,拖累不少企業的股價出現調整。

到底中國內房企業是否面臨很大困境?筆者認為不是。其實內地經常也有樓市的調控政策出台,最近的「三道紅線」只是監管當局為了防範風險而推出的措施,並沒有甚麼特別。

近日銀行股的走勢屢屢成為財經報章的頭條,尤其是在中美兩個大國的角力下,部分企業夾在中間,顯得有點「兩面不是人」,更令市場頗為擔心。

規模太大反是負累

在這一篇文章中,筆者希望以一個更加宏觀及全面的角度,跟大家剖析一下銀行業的前景。傳統智慧告訴我們,銀行是個賺取巨利的行業,尤其是在過去數十年的全球化浪潮下,更衍生出多間跨國銀行巨擘,它們都致力將業務拓展至世界各地。在那個時代,銀行業追求的是「大即是美」,既可享有規模經濟,又有交叉銷售的好處。

然而隨著「去全球化」的浪潮席捲全球,再加上國際政治形勢日趨複雜,地緣風險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規模太大、涉足太廣的話,不再是優勢,反而變為挑戰、甚至是負累。

不單是銀行,其他行業也面對同樣的局面。

此外,銀行業本身也面對著不少問題。一方面,在2009年金融海嘯之後,全球都加強對金融業的監管,賺錢不再像從前般容易,合規部門(Compliance)的成本更是愈來愈高昂。

第二,低息環境已持續多年,對於銀行的淨息差收入亦帶來了沉重壓力。第三,則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整個社會及經濟的模式出現了重大轉變,嶄新的線上金融中介服務開始進入市場,挑戰銀行的某些傳統業務收入。

黃金時代似乎已過去

銀行的貸款收入,主要來自企業客戶及個人客戶兩種。在企業方面,金融海嘯後很多行業都出現整固及併購,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被市場淘汰,換言之銀行的潛在客戶群有所減少,而規模大的企業則進一步搶佔市場份額,提升了融資的議價能力,對銀行的貸款利潤也非好事。至於在個人方面,可分為一般小市民及富豪客戶。零售貸款的按揭業務雖然吸引,但行業之間的競爭相當激烈,息差收入並不高。而在富裕人士方面,銀行一直以財富管理部門為富裕人士服務,但在低息環境下,投資回報普遍降低,也令這方面的業務面臨挑戰。

猶記得在當年的恆生指數中,一隻重磅的銀行股便佔去指數的三成以上權重;相比之下,今天一眾科技企業已取而代之,成為指數的領頭羊,而多元金融行業佔恆指的比重則為47%左右,當中不只是銀行股,也包括保險業等。投資世界也講求潮流,可以說,銀行業的黃金時代似乎已經過去。展望將來,銀行需認識到大環境的轉變,積極作出調整及開拓新的業務來源,才能在新時代中站穩住腳。

 


 


 


 




原文刊載於蘋果日報《investMAN》專欄 30/09/2020

內房龍頭企業趁機搶佔市場份額

07/10/2020
內房龍頭企業趁機搶佔市場份額

摘要

【鍾秀霞】早前中國房地產企業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向內房企業列出「三道紅線」,隨即有內地房地產商高調地減價促銷售樓,難免令市場憂慮,究竟內房企業的負債水平是否出現警號,相關企業的股價更跌得下挫。

安聯投資

你正在離開此網站及轉至以下網站。此並不意味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對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所包含的信息給予任何批准或認可,而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亦不會對有關此連結及其包含的資料承擔任何責任或義務。請注意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可能包含未經認可向香港公眾人士提供的基金和投資策略。此外,亦請細閱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中的條款及細則、隱私及安全政策、或其他法律條款信息。如你按「繼續」,即表示您確認上述詳細信息並繼續訪問經重新導向後之網站。 如你有任何疑慮,請按「留在此頁」。